肌肉痛|40歲起肌肉逐步流失易關節痛 增肌有法全靠負重訓練

浸會大學許士芬博士體康研究中心副主任雷雄德博士指出,亞洲地區的人普遍對「#增肌」認知不足,事實上一般 40 歲左右每年會流失約 1% 肌肉,年紀越大流失速度越快,長者每年可流失達 3% 肌肉,肌肉量不足容易影響關節活動,造成勞損。

雷指,高強度運動可訓練 #白肌,有氧運動如慢跑則可訓練 #紅肌,白肌一般比紅肌流失得快,必須定期訓練才可減少流失。傳統有氧運動對心肺功能有很大幫助,但不論是中年或是老年人,會建議採用 80 / 20 運動法,即 8 成運動時間做有氧運動如跑步、游水,餘下兩成進行重量訓練。

另外,長者因新陳代謝減慢及荷爾蒙分泌減少,加速肌肉流失,肌肉量大多只有年輕時的 6 至 7 成,肌肉量流失會影響免疫系統,做運動增加肌肉有助控制血壓,減少中風及心臟病風險,亦可提升胰島素的敏感度,控制血糖水平。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建議,長者每日應最少做 30 分鐘中等強度以上運動,並加入每周 2 至 3 次的負重訓練,以鍛鍊下肢肌肉及平衡力,減少跌倒風險。

雷稱,以較多長者常玩的耍太極為例,對腿部的訓練應該足夠,但對訓練手臂就沒太大幫助。長者除了特意到健身室使用器械訓練,亦可利用橡筋帶在家進行簡單阻力訓練,包括立定抬腿、用手拉動橡筋帶等。他建議每次訓練可做約8至10個不同的動作,訓練身體各部份,每組做 10 至 15 下,過程中謹記要保持呼吸。

隨着 #年紀增長 肌肉流失的問題往往較少注意,事實上即使正值壯年,若無持續鍛鍊肌肉,原有的力量很快便會失去,要判斷自己肌肉量是否流失,其實可透過一些簡單動作已可略知一二。雷指,肌肉量多寡可因人而異,同年齡一個經常做運動與另一個「零運動」的人比較,兩人的肌肉量可以相差 3 至 4 成;不同人的生活作息及壓力等都會影響肌肉量,要測試自己肌肉量是否有流失,可嘗試與過去的自己比較,「女士做跪式掌上壓,可能以往做到 10 下,而家做得一半;男士做引體上升,以前做到 10 下,而家可能一下都做不了」,這都代表年輕時的肌肉量已顯著流失,需要鍛鍊才能恢復。

雷稱,針對長者的肌肉量測試,可以觀察其步行速度,特別是年過 70 至 8 0 歲的長者,若發現他們每秒行走距離少於 1 米,便有可能是腿部肌肉量不足,應在家中進行適量訓練,若本身有關節痛問題可選擇多游泳,因水有浮力可減輕關節負擔,同時可持續訓練四肢肌肉。

 

40歲起肌肉逐步流失

 

( 轉載自: 健康蘋台 詳情請參看原文 )

 

#賽馬會肌不可失大行動 #JCMusFitAction #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#香港浸會大學 #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 #許士芬博士體康研究中心 #香港中文大學 #中大醫學院 #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 #中大運動醫學 #長者 #肌肉流失 #肌少症 #缺乏運動 #非傳染性疾病 #恆常運動習慣 #運動是良藥 #蘋果日報 #健康Online #健康蘋台 #全城抗疫 #萬眾一心 #新常態